
储能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之一,紧紧牵动着新能源的发展。储能具有消除昼夜峰谷差,实现平滑输出、调峰调频和备用容量的作用,满足了新能源发电平稳、安全接入电网的要求,可有效减少弃风、弃光现象。
我国储能技术仍处于产业化的初始阶段,尚未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原因在于:一是各种储能技术繁多,储能技术路线竞相亮相,造成用户不知如何使用和选择;二是相关技术及真实性能成熟度有待提高;三是价格偏高。我国储能市场还未建立起相关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。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,在储能方面的政策支持及投入仍显不足。
经济性方面,目前的成本居高不下是影响储能技术大规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。当前大多数储能工程都是示范工程,推广难,其关键材料、制造工艺和能量转化效率也是各种技术面临的共同挑战。应用性方面,大多数储能技术在能源,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应用时间短,尤其目前尚未在电网系统大规模应用。据了解,电力行业对产品可靠性要求高,传统上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实地可靠性测试和试用才能通过电力用户的最低标准,导致产品规模生产前定型周期长。目前,发展智能电网急需解决储能这一关键难题。政策性方面,专家表示,由于储能的经济价值难以估算,由政府主导的话,实施企业难免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。因此,如何选择适用的储能技术,如何在能源,特别是电力系统中进行规模应用,如何建立行业机制,都应是考虑的核心问题。储能科学技术面临巨大挑战,抓住机遇,突破瓶颈,储能技术便能助推新能源领域突破瓶颈。